“四個聚焦”推進營商環境優化
目前,浙江自貿試驗區已實現“開辦企業”從受理申請到領取稅務發票3個工作日辦結;實施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審批時間壓縮至42個工作日;成為全國首個船舶進出境無紙化通關口岸,口岸通關效率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9月,李克強總理視察浙江自貿試驗區時,對其“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為全國不斷提供新經驗。總結其經驗做法,主要體現在“四個聚焦”:
——聚焦市場準入便利化,深化“證照分離”改革??v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最多跑一次”100%全覆蓋,事項100%全進駐。明確98項“證照分離”改革事項,通過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等多種方式,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出臺《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實施方案》,深化“一窗通辦”“證照聯辦”“多證合一”等改革舉措,開辦企業的審批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審批效率提升了近80%,目前已惠及企業11000余家。
——聚焦投資審批高效化,推進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全面實行企業投資項目“一窗受理、集成服務”,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外資備案全面實行網上通辦。創新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完成“標準地”制度供地13宗。在浙江率先應用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全覆蓋審批管理系統,通過梳理7類項目審批流程圖逐個研究加以優化,并建立“分階段”并聯審批模式,實現審批提速5倍。
——聚焦口岸通關便利化,優化“單一窗口”建設。全面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運輸工具(船舶)“一單四報”功能,率先開展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通關無紙化和口岸港航通關服務一體化“4+1”功能,船舶通關時間從16小時縮減到2小時,舟山經驗在全國正式推廣,發揮示范標桿作用。2018年,舟山口岸進、出口通關平均時間分別為61.56小時和8.79小時,較2017年同期壓縮37.24%和78.74%,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聚焦政務服務集成化,打造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加快打破信息孤島,建設舟山市統一的政務大數據庫,目前已歸集164項數據、16.7萬個證照材料,實現了各部門數據信息的共聯共享。加強“網上服務”“手機APP服務”功能開發應用,市場、稅務、公安、社保等所有服務事項100%開通網上申報渠道,其中275項服務事項可通過手機APP、自助一體機辦理,真正實現了“一庫共享、一網通辦、一端服務”,被列為浙江省高頻事項共享應用和政務“一朵云”節點建設試點。
給海南帶來的啟示
透視浙江,反思海南。近年來,特別是黨中央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重要使命以來,我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相比,海南營商環境在政府誠信、政府服務、法治建設、人才政策、金融機制、稅收體制、環保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政府主動服務意識不足;二是社會誠信和法治環境不完善;三是企業綜合成本偏高;四是企業融資問題突出;五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困難。有鑒于此,海南必須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精神狀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不進則退的危機感,緊緊圍繞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參照國內發達地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致力于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形成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制度創新高地。
一是思想上要再深化。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必須千方百計吸引大批市場主體進入。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全省上下必須要從政治的高度、發展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帶著推動發展的強烈使命,帶著為民服務的濃厚感情,責無旁貸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二是措施上要再精準。一年多來,海南加大招商引資引才、優化營商環境力度,先后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但投資軟環境的對決,只有“比較優勢”沒有“絕對優勢”,投資者眼中的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從國內營商環境橫向比較看,海南與北京、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還有一定差距。比如,北京已經實現新開辦企業的整體成本為零;上海跨境貿易貨物從抵港到提離全流程時間實現48小時進口通關,單證辦理時間從原來的54小時壓縮至24小時辦結。此次跟班學習的浙江自貿試驗區在全國首創“同心圓聯合審批模式”,實行企業投資項目“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項目審批環節從59個縮減至35個,審批時間由原來的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42天。從自貿試驗區到自貿港建設,海南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認真深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緊盯企業實際需求和政府服務水平,建立與新型國際貿易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監管模式。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以“一切為了企業方便”為改革宗旨,在營商環境的便利化上“殺出一條血路”,努力使海南的營商環境躋身全球前列。
三是作風上要再提升。優化營商環境,說到底是考驗政府部門的務實擔當。近年來,海南緊扣“放管服”改革主線,下決心厘清權責、整飭作風、優化環境,把工作重點聚焦到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聚焦到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上,聚焦到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作風上,拿出過硬舉措集中攻堅,鍥而不舍推動干部作風和營商環境持續好轉,收獲良好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大環境”雖已形成,“小氣候”依然存在,簡政放權中有人明放暗收,放管結合中有人擇利而為,優化服務中有人言行不一,為政不為、弄權設障、推諉掣肘、敷衍塞責等惡習仍然時有出現,“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沒有完全打破,政策“中梗阻”、辦事“推拖繞”、新官不理舊賬以及見客下單、雁過拔毛等傷害群眾感情、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仍然沒有根絕。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把各級政府部門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扎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積極構建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形成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ㄗ髡邌挝唬汉D鲜≌芯渴遥呈泻Q髧临Y源規劃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