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底線目標來抓。人才是高質量創新發展之本,是加快鄉村振興的基石。“吸引人才到鄉村”是解決海南“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
海南“三農”升維突破的三個層面
“十四五”時期,可從國家、海南、社會三個層面,分析海南“三農”發展的需求和關注點。
國家層面:從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等,均對海南“三農”給出了明確定位,要從“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和“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維度向“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維度躍升。這意味著海南將承擔引領全球熱帶農業發展的重任。
海南層面:“三農”發展全面融入“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為全島更平衡、更充分建設自貿港打下堅實基礎。要加快“三農”要素自由便利流動,促進“三農”與各項工作相協調,銜接到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現代新型產業體系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等發展大盤中。
社會層面:農民向有尊嚴的職業身份邁進,農業從生存型產業向高收入產業躍升,農村從小康水平向富裕、文明、生態跨越,“三農”將實現升維突破。
海南“三農”人才吸引力分析
與其他地區相比,海南熱帶農業更有特色、更稀缺、更具盈利潛力。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大量資金注入熱帶農業,推動熱帶農業實現快速發展。目前,海南還蘊藏著大量極具開發潛力的熱帶動植物資源,而且南海海洋資源與生態優勢也亟待被認識與開發??梢哉f,海南“三農”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吸引力。
海南“三農”對人才吸引力大小取決于以下相關要素:從業收入、環境條件、事業潛值和社會資源等。受制于海南鄉村產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鏈條短窄、基礎設施落后、市場營銷能力欠缺等問題,海南“三農”對人才的總體吸引力不高。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相比,海南“三農”的發展差距還十分明顯。2019年海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為15113元,低于全國16021元的平均水平。全國平均村集體資產816.4萬元,海南村集體資產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此外,海南“三農”經濟組織類層繁多、發展不均,人才吸引力參差不齊:如傳統種植業、傳統養殖業、農村集體經濟等,人才吸引力較低;收益較高且有一定準入門檻的熱帶生物種業、熱帶特色林業、特色水果產業、海洋漁業以及休閑農業,人才吸引力較高。
經濟學認為,一切盈利能力強的產業,均樂于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最優資源,促進自身發展。立足當前實際,規避不利因素,應分類分層次研究“三農”人才吸引力,精準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三農”人才吸引政策。
“三農”人才吸引力提升建議
一是精準識別不同類層“三農”經濟組織盈利能力,制訂精準引才對策,分類分層次引進和培育人才。一般來看,農業劃分為農、林、牧、副、漁五類。隨著生態、科技、空間、功能、融合等概念引入,形成傳統農業、工廠化農業、信息化農業、電商農業、綠色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特種農業等農業類型。隨著供需兩端能力提高,繼而涌現出休閑農業、立體農業、文創農業、“農業+休閑康養”、“農業+自然教育”等多層次新型業態。
從盈利能力看,各類農業盈利能力差異明顯。傳統基礎農業盈利能力較弱,如傳統小農產業、國家儲備橡膠產業,需要政府主導和社會扶持發展。副業形式多樣,特色農產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盈利能力較強,如椰汁飲料、椰子糖、傳統黎錦等;海南漁業發展空間大、潛力足,產值增幅空間較大。各類新型農業因滿足新型市場需求、產品供給特色及市場應變能力強,展現較高盈利性。如農村生態旅游獲得了遠高于農產品數十倍的市場收入。
精準引進和培育農業人才,就要做到一類一層一策。對于傳統基礎農業,以定向培養方式吸引人才,增加從業人員公共福利;對于農業企業,加大力度吸引大專以上畢業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輔以自貿港特殊農業人才津貼;對于農墾企業、南繁企業等國有農業企業的管理人才,建議從海南公務員隊伍、高校和科研機構等選聘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電商農業領域,著力吸引“信息化+商業化”人才;生態農業領域,吸引熟悉公共環境政策的公益事業人才等。
二是推動農業從業者活動多元化、收入多樣化,鼓勵向經濟效益高的領域施展才華,提高收入,促進“三農”發展。拓寬農業從業人員的活動半徑,開展各類經濟活動,獲取多維度發展效益。向內,重點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和鄉村能人,千方百計增加收入來源,鼓勵創造更多從業崗位提高工資性收入;發展涉農商業活動,提高經營性收入;整合資源加強金融運作,做活財產性收入;撬動財政資金杠桿,增加轉移性收入。向外,建議推動高校教師和科研學者從事農業活動,放開兼職創業約束,開辦服務公司,合理合法獲取經營收入;推動高校學生從事農業活動,對退休人員、下鄉企業家、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優秀農民工等一切愿意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才,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
三是建立海南現代化農業人才儲蓄池,提供開放合作新平臺。網羅天下英才,建立國內外人才儲蓄池,納入海南“三農”人才數據庫,重點吸引以下人才:一是國際化人才,重點服務構建以天然橡膠、椰子、檳榔為主的海南—東盟跨國熱帶農業產業鏈,提升海南熱帶農業國際競爭力;二是產業鏈人才,強化產業鏈系統思維,高效整合國內外資源,提升海南熱帶農業價值鏈;三是加大力度引進農墾企業現代化管理人才,推進要素組合創新,加快農墾體制機制改革,把農墾做強做優。
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體制機制,提供開放合作平臺。支持柔性引才,鼓勵以講座、技術咨詢、項目合作、兼職服務等形式合作。按照貢獻度健全各方利益聯結機制,對牽頭促成人才合作的個人或單位,按照人才需求度和貢獻度分層次給予引才獎勵。在人才使用、評價、工作居留、服務保障上率先突破。開辟“三農”國際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想方設法為國內外人才創造安穩生活環境,解決人才家庭基本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后顧之憂。
?。ㄗ髡叻謩e系海南大學副校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海南大學管理學院教師)